信创英才产学研联盟发起,推动信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发布者:中国高科 2021/10/28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据IDC数据估算,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到3670亿元。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是支撑我国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日,在2021信创人才培养论坛暨信创产教融合论坛上,“信创英才产学研联盟”正式发起,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为联盟指导单位。信创英才产学研联盟由政、产、学、研各界单位联合发起,包括中国高科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吉利学院、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公信人才创新有限公司、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信创领域的产教融合发展。


图片1.png


聚焦信创产业链,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是信创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重要指示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于信创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据信创工委会调研数据,2020年信创领域人才需求量达到100万,仅芯片人才缺口就超过30万;到2025年,关键软件领域人才新增缺口将超80万。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人才标准为指引,以人才服务为目的,构建信创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陈钟指出,在高等教育领域,一级学科的快速增设体现了国家对于信创的支持,特别是国家安全学、集成电路科学等交叉学科门类。大数据、区块链等专业也与信创密切相关。通过“强基计划”、“新工科”等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未来学院”、产学合作等新机制,形成了信创领域人才培养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体系的广泛布局。

       通过高等教育院校或职业教育院校完成精细化的信创人才培养,需要理论教材的重构与创新、实践案例的重构与创新、实训设备及内容的重构与创新,信创产业学院成为了体系化信创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的指导下,由中国高科集团与信创厂商一起构成的信创英才产学研联盟将充分整合教育信创资源,开展深度产教融合下的信创产业学院建设。中国高科集团信创人才培养体系遵循信创教育面向职业的指导思想,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端到端的OBE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信创职业岗位体系、信创技能体系及课程体系三大核心体系,将传统核心专业替换为兼顾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四个领域的信创专业,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十四五重点产业技术,进行系统化、批量化的信创产业人才培养。


重视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打造信创人才培养环境

      《科学》(Science)杂志2020年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普通程序员编写的程序和深入理解处理器芯片体系架构的专家编写的程序,性能差距可达63000倍。信创人才需求呈现较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由塔尖到塔底分别为基础研究型(重点院校),工程应用型(普通院校)和推广实用型(中职、高职院校)。高等院校十分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和驾驭系统的能力培养。在此环境下,建设优质师资队伍、优化相关教学资源亦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

       在信创的师资培训与教材建设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傅育熙提出,应摒弃“本科教育阶段让学生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的想法,在计算机专业领域采用开放的教育体系和教材设计模式,从导入阶段的计算思维数学能力培养,到导向阶段,让学生基于兴趣学习计算专业的系统能力,再到导出阶段基于项目的开放学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出交叉学科的创新能力。同时,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目标应有区分,本科阶段信创教育注重系统能力培养,职业教育阶段则可以从产品方向切入人才培养。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算机教指委分别打造了面向部属高校、面向地方院校以及面向应用型本科的系列教材。其中,面向应用型本科的系列教材将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高科全球教育发展研究院、院校及信创厂商合作完成,为自主创新系统著书立说。

       作为编委会的成员,中国高科集团在信创产业学建设中采用内涵式的知识转移方法,通过师资团队建设与资源库、教辅材料库建设,在教育平台上实现智慧教室环境,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资源交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国高科集团组建产教融合师资团队,构建智慧型公共知识载体,建设交叉型师资成长平台。按照产教融合的方式,师资团队成员包含高学历的院校专业讲师、企业技术案例资源研发讲师、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讲师、信创企业一线工程师等,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产教技术流通,打破师资层的技术与资源壁垒,形成知识双向流通的生态链,促进专业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着眼生态圈构建,深化信创领域产教融合

       经过新冠疫情的拉动倒推,我国的信创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强劲期,并将在未来三到五年迎来发展黄金期。据工委会统计,2020年度开展的各类信创培训已累计超30多万人次,信创人才培养将稳步向前,迫切需要产学合作、协同推进。在产教融合领域,除了课程体系、师资培训、教学环境的优化,用人单位和信创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协同育人中,关注信创产业上下游与各行业领域的结合,促进信创进校园、信创进园区、信创进行业。

       在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共同立项的“高科信创英才产教融合计划”中,中国高科集团作为唯一的合作教育机构,能够有效链接信创产业链上下游,与高校共同开展信创产业学院建设。目前,中国高科集团已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物联网、信息安全等专业方向形成完善的课程和教育服务体系,面向不同层次的院校,提供不同的产教融合合作方案,在人才供需、技术体系、产品体系、课程体系等多个维度开展合作。

       迄今为止,中国高科集团已经和奇安信、中国长城、麒麟、统信等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同开展产教融合领域的信创人才培养业务。面向院校的产业学院建设需求,中国高科集团提供“产业实训基地”综合建设方案,与学校共同完成产业学院顶层设计,并提供包括基地软硬件建设、教学服务、课程体系等完整方案。同时,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基础,信创英才产学研联盟将构造信创生态实训基地,提供基于信创技术链与核心信创职业岗位的产业实训,实现就业“最后一里路”的产教融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是紧急发展的重点。在政策激励与引导下,“系统布局、通力协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定能够将科研机构、院校、产业链企业凝聚起来,共同探索、共同创新,为促进我国信创产业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做好支撑,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持续贡献力量。